第6章-《梨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侍从会意,领着无怜在昭辰帝下首的位置坐下,正好与断香的位置相对。

    “这位是禅与高僧,也是昭月公主的救命恩人,无怜大师。”昭辰帝冲着宴会上的众人介绍道。

    无怜?虽然昭辰上下皆不信佛不信神,但因与禅与相邻,所以对于无怜的事情还是有所耳闻的。

    传闻,他是在佛偈经文声中出生,生来便有佛光笼罩,三岁能诵经;五岁解其意;八岁剃度削发,受具足戒。此后,一心修习佛门论典,参究佛理。

    因长期闭门参悟,慢慢的,民间就甚少有关于他的传说出现了。

    直至十年后,禅与国国君为弘扬佛法,下旨举行佛门盛会,广邀研修大乘佛教、小乘佛教的各门各派僧人前往释佛解理,辩论禅机。

    他一人便将所有参加盛会的僧人辩倒,加上他论述的佛理深入浅出,简单易懂,连大字不识的樵夫都能听懂领会佛理,因此,相较于其他僧人,他更受百姓的欢迎。

    禅与国君这才得知在禅与境内竟有如此高僧,顿时欣喜不已,亲自邀他谈论佛道,辩论禅机,期间收获良多,对他深感敬佩,奉他为“禅与第一高僧”,封禅与寺为“禅与第一寺”。

    自此,无怜法号传遍天下。

    不过,传得神乎其说的,实际上看着和其他和尚没什么区别啊,佛光什么的更是看不见。

    朝臣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他,开始有些怀疑他是不是空有虚名了。

    个性刚直外加有点善妒的御史在看清楚他的相貌后,更是把方脸拉成马脸。他相貌不佳便讨厌容貌上乘的人,更何况这僧人看起来如此年轻,学识见识定然有限,如何能撑得起高僧这一名头,想来是靠着一副好皮相迷惑世人,而不是以佛理服人。

    只不过来者是客,他又自诩礼数周全,不好直接冲无怜发火,转而将满腔妒火喷向昭辰帝,恨铁不成钢地说道:“陛下,您之前沉迷于术数,这才短短几日,您难道就转移了目标,准备开始信奉佛法了吗?”

    他原本就对昭辰帝册封一个小姑娘为国师这事有所不满,如今又见昭辰帝举行隆重宫宴,只为宴请一个整日敲钟念佛的俊俏和尚,他的不满瞬间达到了顶端,直接开口质问。

    “陛下,您整日沉迷于这些虚无缥缈的荒唐事里,只顾玩乐,将江山社稷置于何地呢?您这样对得起天下百姓吗?”

    虚无缥缈?

    昭辰帝就不明白了,他之所以将断香奉为国师,是因为他春日狩猎的时候,不小心迷路误入了狼群地界,被狼群包围时,国师出手救了他。

    当然,因为迷路这件事太过丢脸,他没法向任何人提起,只好说出去游玩遇到高人,法术精妙无比,这才将她奉为国师,暂留宫中,以期能为朝廷效力。此场面话虽假,但他切切实实亲眼见识过国师的法术,只不过轻轻一弹指,手腕翻转间就将十几头恶狼变成灰烬,怎么就是虚无的事情呢?

    至于吃喝玩乐?

    宴请无怜,是因为还有用得到他的地方。昭辰近年来看似平静,但在边远地区尚残存着多股反抗势力。为了征服边远,收取民心,昭辰帝准备参考禅与国君,寄希望于佛教,凭借它的慈悲福果,化诱诸藩,以免再动干戈。加上三百年前那个传说,无论从哪方面看,这件事都是可行的,怎么就不务正业了呢?

    无怜精通佛法,断香法术通天,一文一武,此二人不正是派去边境宣说佛法的最好人选吗?

    遇愿意归降者,佛法渡之;不愿意归降者,法术处之。一句话,要么被渡,要么超度。

    仅用两个人去换回边境的安稳,对昭辰而言不就是一笔百利而无一害的大买卖吗?

    他容忍断香,讨好无怜,不就是希望将二人留下,稳定边境吗?只有这样,他才能腾出手将邻近小国吞噬殆尽,让所有人都俯首称臣于他之下,才能不断壮大昭辰!

    御史生气,昭辰帝还觉得委屈呢。

    他皱眉看向御史,面上带着明显的不悦:“爱卿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可惜御史一点不怵,他巴不得昭辰帝打他一顿,成全他刚正不阿为国为民不畏生死的美名呢,当下冷哼一声,拱手道:“既然陛下开口,那臣就如实说了。”

    他看了眼面色平和的无怜,又瞅了瞅漫不经心的断香,率先将炮口对准吊儿郎当的某人,满脸痛惜道:“陛下近来的行为实在是太让微臣失望了!像她,不过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,大字不识,朝政不懂,神通什么的更是不见,明摆着就是江湖骗子!恕微臣直言,这种人连三岁小儿都不信她,陛下竟然深信不疑,将一个黄毛丫头奉为国师,难道不荒唐吗?”

    “江湖骗子?黄毛丫头?”断香咀嚼着这两个词语,忽而一笑,看来是身为魔神的她太过和善了。否则,这小小蝼蚁怎敢在她面前放肆,跳着脚骂她呢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