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良才自当心安-《盛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江平微微拱手,和颜悦色道:“所谓时势造英雄,殿下当立,我等亦是心潮澎湃,赶紧闻讯来投,得殿下如此礼遇,可谓如沐春光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殿下已有七律成员,何至于对我们如此以礼相待?”

    宋鉴眼角的余光瞥了眼江平,没想到这个大黄庭境界的文人,倒是挺会说话,直接问出了自己最想要询问的事情。

    北王麾下不缺人才。

    七律之首振臂一呼,其余七律成员自当遥相呼应。

    甚至现如今,许多北人都觉得七律成员一旦凑在一起,便不会再分开。

    伏城闻言,也是释然一笑道:“实不相瞒,这一次是为了推行新政,七律成员才凑在了一起,待得此事落成之后,至少会有三位七律成员离我而去,余下几位,还尚且不知心中想法如何。”

    “少年时,我们曾一起幻想,七个人联手,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,但是后来不知怎么就分道扬镳。”

    “所幸苍天对我不薄,新政蓄势待发,七律成员并肩作战,也算是让切身实际的重温旧梦。”

    “恒昌宗内,已有三位七律成员,这三人我是无论如何,都无法挽留的。”

    “也怪我自己起势太晚,不然,七个人或许永远都在一起。”

    江平与宋鉴两人这才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“得殿下赏识,以后定不遗余力效犬马之劳。”宋鉴拱手抱拳,气势铿锵道。

    伏城爽朗大笑道:“二位都是大才,若只是犬马之劳,实在是太委屈二位。”

    “这段日子,我会逐渐整合各部人马。”

    “成立内阁,内阁之首,便是江平兄弟。”

    “也会成立北王边军,武将之首,便是宋鉴兄弟。”

    此时此刻,伏城终于体会到了宇文君当初成立恒昌宗时的豪情万丈,这种感觉对于有志气的年轻儿郎而言当真是妙不可言。

    同时伏城心里也在感激宇文君,至少当下许多制度,可直接借鉴宇文君的恒昌宗。

    “定不辱命!”江平与宋鉴起身,铿锵有力的应道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