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魏指挥使,你这段时间负责隘口和周边巡逻,对伊犁河谷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,伊犁河谷不是不能种冬小麦,反倒是极为合适。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需要经历 秋播、冬眠、春长、夏收的过程,伊犁河谷的条件完美匹配了这一需求。 可是这边得九月中下旬炎热消退,气温凉爽,雨水稍多时才能种植,如此麦苗在越冬前长出健壮的分蘖,形成丰产的基础。 问题是冬天这里太冷了,万一积雪太大,冬小麦能不能安全越冬也是个大问题。 更重要的是要到次年的七月之后才能收获,比大明内地晚了整整近两个月的时间。 若是种植了冬小麦,那明年四五月份就不能种植大麦谷物等等了。 所以,这里不是没有人种冬小麦,但考虑到种植周期长以及冬天不可控的大雪,安全性远不如春种秋收的大麦黍谷等,只会少量耕种供贵族们食用。 等以后耕地多了,倒是用轮种的方式来个两年三熟或者套种的方式增加产量,前两年就不要想了。” 这回不止魏阳恍然大悟,其余众将也是如此。 果然是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。 其实吧,粮食这事儿也不是什么难事儿,一是从大明境内不断的运输粮食,大明虽然大旱,但抽调百万石粮食还算轻松。 大明境内的大旱和同化、掌控新疆两者之间肯定是后者最为重要,开疆拓土难,守土同化更难,朝廷肯定会选择后者。 但问题是从嘉峪关到伊宁四千余里,中间还隔着近两千里的茫茫戈壁滩,每年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可容大队人马通行。 即便是全年能通行,从嘉峪关运输的粮食等抵达伊宁时也要耗费七成左右,最终就不是百万石的事儿了,可能是两百三百万石头以上的需求。 “大将军,能不能上疏朝廷,分批迁移,一次迁移个五万、十万人,分三年,即便是十万人,配上牛羊肉等,一年也不过二十万石粮食,这就没什么压力了。” “不可!” 洪承畴摇了摇头:“这牵扯到同化的事儿,十万对两百万牧民……算下来就是一对二十,到底是内地同化当地还是当地同化内地? 每年一次的迁移,大军就得一直待在这边等百姓们的生活步入正轨,算下来得四年时间, 第(2/3)页